细腻体会自然的美及美的形式、内涵,关注在自然中“美”所承载的平凡事物,用发现美的眼光去看待,用简洁的绘画语言理解、表达自然中美的形象与姿态。通过对自然的观习,养成个体对自然之美独特的艺术经验,帮助学员建立简单、清晰的美学表达公式,并以此为基础,生发出对个体之美、个性之美的理解和表现。
_知地理,领略中国地理万千风采。
-
知地理就是学习自然的美,了解中国地理风土人情。 从远古甲骨象形到程式化美学样式,通过取材于自然,领略自然的姿态,创造出源于自然、高于自然的美学形式。学习地理之特征、故事,就是学习艺术的来源与题材。自然是天生的,地理是生动的,也是基础的。通过朴实的学习,掌握普遍事物的创新再现能力。 回归地理,是契合青少儿时期的身理和心理追求。
- 信息认读
- 观察认知
- 造型感受
- 色彩体会
- 造型
- 用色
- 用笔技法
- 材料运用
- 创意表现
- 形体塑造
- 控笔
- 再现
《傍晚的云霞》
-
文学绘,汇文学。
文学是人类最初的虚拟想象,也是人类精神信息的早期呈现载体。从女娲补天到科幻三体,从心口相传的记录,到笔墨绘意的表达。随着人类的发展,文学从具像的、抽象的情节到形式的、哲学的内涵。
文字绘,就是通过绘画及美学的表达,将虚拟信息重新翻译成具有实切空间的情境。- 信息解读
- 信息发散
- 借物延伸
- 故事编排
- 解题
- 想象
- 场景创建
- 构图经营
- 意境营造
- 布局
- 表达
《早发白帝城》
作者: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经过文学信息解读,感受文字背后营造的图景,体味作者描写记叙的时空痕迹。借助当下材料、工具,结合当代生活的元素、气息,学员创新创作自己对文学的独特理解和感悟,通过“文学+绘画”的艺术翻译,将虚拟的文学内涵转化为自己的学养与才情。
_文学绘,让孩子对文学不晦涩。 -
文物,不仅具有独特的历史研究价值,更是以具体的形式承载了每个时代的美学价值,是文明、社会风貌、人文追求的具体展现。每一件传世文物都是一代艺术大师历尽毕生心血的凝结,是时代赋予的文化精神,观文物,是穿越时空的一次切身求教和学习,是与大师的对话。
博物观,就是观大师精巧的技艺,览博历史文化的风采,亦是了解每个时代的风情变化及其背后的故事。- 文物赏析
- 形义延伸
- 工艺解读
- 造型学习
- 观察
- 关联
- 细节复刻
- 创意表现
- 古今对比
- 精工
- 对比
七宝饕餮纹卣 清代
东京国立博物馆 藏通过文物信息闻观,穿越时代的美学光辉,理解文物美学形式所传递的文化内涵和时代美学方向,解读图纹背后的精神价值与意义。借助现代材料、概念复刻传世名作,创意融入当下价值观、社会面貌、个体喜好,在工艺与造型的学习过程中,促成与时代艺术大师的对话沟通,通过古今作品的美学形式对比,强化个体对文物所展现的美学认识和个体在文物面前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
_博物华,观临时代的遗产,画作自己的艺术。 -
- 知地理
- 文学绘
- 博物华
- 地理
- 文学
- 历史|科技
为什么小朋友不喜欢爬山看景而喜欢公园里的毛毛虫?
为什么小朋友不爱读文章而喜欢绘本?
为什么小朋友觉得博物馆枯燥而觉得游乐园好玩?
原来这只是因为他们对待世物的界线不同。不是每一种动物、每一个风景小朋友都会感兴趣。
不是每一段文言读给小朋友都会理解、想象并创作。
不是每一件文物给小朋友讲都能听懂、理解并艺术再现。
艺术教育需重视孩子的生理发展周期和美学表达能力。
- 认知界限
- 心理界限
- 意趣界限
- 时空界限
- 技术界限
- 美学界限
童瓣艺术课程题材分级应用体系
国内系统而领先的青少儿课题分级方案
理解 〉意趣 〉审美 〉专业10年线下教学经验积累,全辞典、诗集等文学素材编选,超过150,000件文物归类筛选,创新材料运用与教学形式
建立系统而有效的课程题材。
通过地理、文学、历史、科技的有机结合,建立人文美学的互联互通渠道,帮助孩子在艺术学习的过程中将课题场景相互转化应用,避免艺术形式、内涵的孤立,在对艺术的虚拟与现实转化之间,促进“人-物”美学能力的综合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