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文美学  2020-04-11 19:46:25

| 来源:


吴冠中#作品--(64).jpg



一)

中国古典美学家在对审美世界进行美学审视时,不象西方古典美学家那样对美的王国、艺术的天地做着细致、抽象的思辨、分析,以及用哲学化的语言艺术来表达自 己对美与艺术的感受和思索,而是以整体、具象的体验方式来求得对美的王国、艺术的天地的总体把握,并用艺术化的语言来表达自己对美与艺术的直觉体验。中国 古典美学家在对美与艺术进行审美观照时,注重的是对自我生命律动的深层体验,他们往往沉浸在充满生机的美的王国、艺术的天地之中,常常进入到一种超越自我 超越一切的审美境界中去。而西方古典美学家在对美与艺术进行审美观照时,注重的则是对天地事物本质的哲学思辨,他们往往醉心于美与艺术的本质的剖析和揭 示,以此求得对美与艺术的一种永恒把握。


(二)

中国古典美学思想往往体现出中国古代美学家对宇宙、人生的一种深层的生命体验。他们在探索美与艺术的内在真谛时,追 求一种物我合一的忘我境界,使自己的瞬间的生命感溶入宇宙的无限的生命流中去;他们在美的王国、艺术的天地中弛骋自己的丰富的审美想象力、放纵自我的深沉 的审美情感,尽情体会那美的王国、艺术的天地所包含的无穷的深沉的融真善于美的审美信息。

中国古代美学家是怀着诗人之心、哲人之思,踏上寻找美与艺术真谛的旅途。他们在探索美与艺术 的历程中,是以自我生命体验为基准求得对美与艺术中所蕴涵的生命意识的总体把握;他们关注的是美与艺术所带给人的心灵净化与愉悦,关注的是人在美与艺术世 界中所受到的心灵冲击与生命感动,关注的是人创造美与艺术时所获得的情感升华和生命超越。

中国古典美学思想给予人们的是一种诗意化、情趣化的审美享受,使人们在对美与艺术的审美观照中体会、感悟到自我生命的律动和底蕴。


(三)

中国古典美学思想是以凝练、精致的语言传达出丰富、深沉的审美思想。当人们阅读中国古典美学理论时犹如进入到充满审 美情趣的乐园,读者是以感受和体验的心态去领略它们的内涵,而不是做理性的思辨去分析它们的内涵;他们感受、体验到的不是对事理的透彻认识,而是对宇宙、 人生的审美式的总体把握;他们不是以旁观者的态度对它们做冷静、理智的审视,而是以参与者的心境与作者一道进入美与艺术的天地中去共同品味美与艺术的内在 意蕴,进而达到对宇宙、人生的一种深层体认。

中国古典美学理论,可以说是充满着艺术色彩的审美理论。因为造就中国古典美学理论的创作者往往是艺术型的哲学家或本 身就是文学家、艺术家,他们的美学理论常常是他们审美感受、体验的直觉结晶,他们往往以诗意和哲理的语言叙述、议论自己在审美过程中的感受和理解,他们所 写下的美学理论就象一首诗、一篇散文,充满着审美感染力。人们读他们的美学理论可以不凭借理性思维做抽象思考,而进入到其理论所创造的审美氛围中去,并领 悟美的真谛。

中国古典美学理论其最根本核心是在审美世界中去体验自我生命的律动与隐微,去感受宇宙天地的博大精深,去领略自我人生的艰辛与愉悦。中国古代哲人以复杂的深沉的思绪,以意象丰富、内涵深刻的语言创造出富有东方色彩的美学思想。


(四)

中国古典美学思想,不是一种纯美学思想,即它不是对纯艺术、纯美研究的思想结晶,而是一种灌注着生命气韵的泛美、泛 艺术研究的思想结晶。中国古典美学思想的一大核心是把对美与艺术的研究看作是对人的生命的一种变形的伟大研究。中国古典美学思想往往体现出美学家在美与艺 术的研究中直观、领悟到自我生命的律动,并且也从中体验到生命的愉悦。为此中国古典美学思想具有这样的特征:


一、意象化地表达美与艺术的意蕴。古代美学家在表达自己美学思想时,不是进行一种哲学式的阐述,用抽象概念去叙述,而是进行一种文学式的表述,用具象的词语去描述。因此人们在阅读他们的美学理论时,就会感受到他们的美学思想本身就有一种意象美。


二、对美与艺术的整体把握。人们在认识和理解中国古典美学思想时,很难对美学家的美学思想进行个体的分析,却有着一 种言不尽意的感觉,这是因为古代美学家深受传统文化的影响,即“天人合一”、“言不尽意”等,他们对美与艺术的审视、研究,不是把美与艺术分裂成个个独立 的实体,然后象西医外科医生那样做着细致的剖析,而是把美与艺术放在一个广阔的背景上进行考察,这广阔的背景就是人的生命所拥有的一切,即人的心灵所能达 到的范围。他们视美与艺术为一个发展变化的动态体。如果分割美与艺术的实体为一个个独立体,那么美与艺术的内在意蕴也就会受到分解、受到破坏,从而也就难 以把握美与艺术,难以在对美与艺术的审美观照中观照到宇宙本体、人类本体、生命本体。


三、具有丰富的审美涵量。中国古典美学思想在对美与艺术的思考、研究时,往往从不同层次、不同角度去思索,而对审美 思想的表述也往往不是用一目了然、概念清晰的语言进行表达,而是用具象、多义的语言去表达,这样一方面能增大其美学思想的涵量,另一方面能增大对其美学思 想的理解面。


(五)

中国古典美学范畴有着自身发展的轨迹,它的显著特点表现为:

一、诗意性。

中国古典美学的每个范畴,可以说是人类最为凝练的诗。每个美学范畴,就犹如一首 充满深情和遐思的诗,它给予人们的思想感觉,就犹如进入一个充满诗意般的思想王国。古典美学范畴的诗意性的形成在于:中国素有诗国之称,在古代中国,诗歌 历来被尊为正宗,无论外交、取官,还是日常生活,都对诗歌极为重视。古代美学家无不受到诗歌艺术的熏陶,有的他们本身就是诗人,可以说古代美学家是充满诗 人气质的美学王国的探索者。古代美学家在美学王国的探索跋涉时,往往以诗人之心、诗人之情去观照与体验美与艺术,他们把自己的审美思想往往用诗化的语言描 述出来,而他们所创造出来的美学范畴,就是他们所写的最为凝练的诗,他们的丰富的审美思想就在这美学范畴中得到简洁、凝练且完美的体现出来。


二、体验性。

中国古典美学范畴不是让人做深刻的思辨,而是让人做深沉的体验。人们面对中国古典美学范畴很难用理性分析去细致地剖析它,只能用心灵去体验它 的内在意蕴。如果用理性分析,那么美学范畴的内在完整性就会受到肢解,其深刻的内涵就会难以把握,而直觉体验则能保留其内在完整性和深刻性,因为直觉体验 是以整体性的理解和认识来求得对事物内在性的总体把握,当然这种直觉体验已积淀理性成分。古典美学范畴的体验性的形成在于:中国传统哲学思维方式偏重于直 觉体验,不喜欢对事物作刨根问底式的探讨、分析和把握,而是追求一种适可而止的总体把握的境地。因为在古代中国人心目中,自然、人都是一种完整的实体,人 不能把完整实体划分为个体,(这也是古代中国没有解剖学的缘由)如果这样做的话,那么自然就不成为自然,人就不成为人,因而在古代美学家的心目中,美与艺 术作为人类精神生活的最佳体现和最佳境界,也不能对其进行分解式的研究,只能是化合式的研究,这样才能保存美与艺术的内在完整性。


三、多义性。

中国古典美学范畴所蕴含的审美涵量不是单一性的,而是多义性的。中国古典美学范畴给予人们的思维空间是 多层次的,人们可以从多方多义性面、多角度、多层次去感受和体会美学范畴内在涵义。古典美学范畴的多义性的形成在于:古典美学范畴的语言表述本身就是不确 切的,具有朦胧的意义,如神韵、意境等,人们难以把美学范畴中的合成语言分拆来进行有条不紊的分析,如果这样做的话,那么就会破坏这一范畴的内在完整性, 因此古典美学范畴的这种语言表述造成人们对古典美学范畴的多义性的理解;另外古代美学家在提出其美学范畴时由于自己对审美现象、艺术现象的认识、理解是以 一种总体性的把握,而这只能使他们用一种模糊的语言来表达其美学范畴,于是古典美学范畴的这种语言表述给人们对其理解呈现出多向思维。古典美学范畴的多义 性是以其多层次的审美涵量和审美信息开拓并丰富人们对审美世界的感受和体验。


四、与多义性相关的是模糊性。

古典美学范畴,犹如月夜下的月光给大地笼罩在一片纱幕里,让人 猜透其中的奥秘。人们对古典美学范畴有一种朦胧感,有一种言不尽意的思绪,对美学范畴内涵只能是直觉体认。古典美学范畴的模糊性的形成在于:古代中国人的 思维中有一种言不尽意的思维倾向,认为任何事物的内在涵义都是很难用有限、确切的语言把它们完整的表达出来,正因此古代美学家在表述他们对美与艺术的感受 和体验时只是用一种模糊、多义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审美感受和体验。古典美学范畴的模糊性,使人们在审美王国中能自由地弛骋自己的审美想象,从而弥补美学范 畴所存留的审美空白,进而进入一种朦胧美的境界。


五、意象性。

中国古典美学范畴给予人们的思维感受不是一种抽象概念,而是一种具体意象。人们在对古典美学范畴的认识 过程中,会感到它内在包含诸多的不易直说的意象,这也就是说古代美学家在形成其美学范畴时就把许多意象浓缩蕴含在他的范畴中,使美学范畴具有意象性。古典 美学范畴的意象性的形成在于:中国传统思维具有意象思维的倾向,也就是说人们往往不是以抽象概念作为思维的运作基质,而是以具体形象作为思维的运作基质, 也就是说人们不善于做抽象思辨,而善于做具象感悟,另外中国汉字本身就具有象形、会意之特征,所以就文字而言,中国古典美学范畴具有意象性。


总之,中国古典美学范畴的诗意性、体验性、多义性、模糊性、意象性构成了具有民族特色的五大特性,它们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智慧结晶,是中国古代美学家对美与艺术的独特认识和独特表达,它们明显区别于西方古代美学范畴的哲理性、思辨性、单一性、明晰性、概念性。


(六)

中国古典美学是一种具有多重意识的美学,这种多重意识表现在:


一、生命意识。

中国古典美学流动着中国人特有的生命意识,这生命意识就是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达到一种物我无 间、天人合一的充满生命底深层体认的审美境界。在中国古典美学思想中,不论是艺术创造,还是艺术欣赏,其最高境界就是要进入到一种“与天地并生,与万物为 一”的物我合一的审美境界,因为在这一审美境界中,功名利禄诸种私心杂念都摒除心境之外,艺术家、欣赏者整个身心都沉浸在艺术氛围中,其心灵处在炽热与冷 静的两极状态中,从而静思和体验到内在的生命律动,产生出对生命的无比热爱、对生命内在隐微的深沉体认的愉悦。


二、人本意识。

在中国古典美学思想中,不论是对艺术创造,还是对艺术欣赏,其美学审视的焦点都是集中在人这一主体 上。就艺术创造而言,古典美学关注的是人这一主体在创造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所获得的审美效果、所具有的人生成效,探讨的是创作主体在在创造过程中丰富、 深沉、复杂的审美世界;就艺术欣赏而言,古典美学关注的是人这一主体在欣赏过程中所产生的审美反应、所获得的审美效果、所具有的人生成效,同样探讨的是欣 赏主体在欣赏过程中丰富、深沉、复杂的审美世界。可以说中国古典美学关注的焦点不在于美与艺术的本身,也就是说它不做纯美学思考,而是做充满人本意识的美 学思考。


三、接受意识。

中国古典美学在一定程度上是以接受者的心态去对美与艺术进行审视的,由此在中国古典美学思想中可见到 古代美学家在美与艺术天地畅游时的接受心态,这一接受心态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中国人的共同接受心态。中国古典美学的接受意识体现出中国古代美学家在进行 美学审视时关注的是美与艺术给予人们的影响,这也就是说美与艺术只有给人的生活和生命带来益处,才能有其存在价值,即美与艺术的本体要体现出人的主体价 值。在中国古典美学思想中,有关艺术创造的审美思想,既关注艺术家在创作中的心理作用和收获,也关注艺术创造的结果即艺术作品给予欣赏者的心理影响。


四、宇宙意识。

在中国古典美学思想中,并没有把宇宙自然当作一个与人相陌生的孤立的实体来考察,而是把宇宙自然当作 人类的亲密伙伴,当作人类陶冶情操、净化心灵的圣地。宇宙自然中的无穷魅力正是对人类生活的一大丰富。人类的哲理思想和情感世界无不受到宇宙自然的启迪、 感动和影响。


五、超越意识。

在中国古典美学思想中,存在这样的超越意识,即人在审美世界中是对自我现存时空的超越,是对自我心灵的高度审美化,这种超越使人进入到一种高度自由化的境界。在这一境界中人是作为一种自由人而活跃在自我所进入的审美时空中,尽情享受无拘无束的
具有审美意义与生命意义的快乐,这种超越是对自我狭隘之心的超越,是人对天地之间万物的超越,是人对人与天地之间的超越。


中国古典美学这五重意识深深地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土壤上。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儒道两家思想的中心议题就是人的主体 性。儒家思想注重人的社会性,注重人在社会中的地位、作用、义务和权利,儒家思想关注人的主体性是充满社会性的主体意识;在儒家思想中,“修身、齐家、治 国、平天下”是人的生命的一种体现,而人的生命只有去除杂念,才能进入“仁”的境界,这时人的内心充满着强烈的爱心,而人因爱心的存在而充实、超越。

道家思想注重人的自然性,注重人在自然中所获得的灵性、通达,道家思想关注人的主体性是充满自然性的主体意识;在儒家思想中,返朴归真,回到大自然的怀抱是人 的生命的一种真实体现,而人的生命只有摒除私心杂念,才能进入“道”的境界,这时人的内心已处在忘我的境界,人则因这忘我而物我合一,从而其生命达到充 实、超越。儒道两家思想正是以这种互补的思维规范整合出中国人特有的文化心理结构,这就是一方面有着强烈的社会意识、忧患意识、责任感,认为人只有得到社 会、团体的共同认可,生命才有价值,活着才有意义;另一方面又有着强烈的自由意识、超越意识,认为人只有超脱社会、人生的各种欲望、各类束缚而进入到自由 的空灵境界,才能真正体会到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可以说中国古典美学这五重意识是中国传统文化所孕育而致,同时它们又体现和丰富了中国传统文化思想。


(七)

中国古典美学是艺术化的美学,而西方古典美学则是哲理化的美学。


中国古典美学理论给予人们的是一种诗意般的心理感觉,而西方古典美学理论给予人们的则是一种思索性的心理感觉。

中国古典美学关注的是人在审美世界和艺术天地中的心灵感应,偏重于人的审美心理的探寻;而西方古典美学关注的是审美王国和艺术乐园自身所具有的本质特征和运作规律,偏重于审美本体和艺术本体的探寻。


中国古典美学的艺术观念是一种充满静态性的人生观照与体验的审美观念,其古典美学认为艺术创造就是人生的一种审美移 位,作家艺术家在艺术创造中求得对自我人生的再次体验,这次体验是以静态的方式进行的,因为中国人好静,其人生也是追求一种平稳、祥和的境界,这种静态的 创作方式体现在:作家艺术家以冷静的、非功利的审美态度潜游于人生之海底,去探寻人生的珍珠玛瑙:而西方古典美学的艺术观念是一种充满动态性的人生观照与 认识的审美观念,其古典美学认为艺术创造乃是对人生的一种审美审视,作家艺术家在艺术创造中对自我人生作了一次美学审视,这种美学审视是以动态的方式进行 的,因为西方人好动,其人生是追求一种有活力、有冲劲的境界,这种动态的创作方式体现在:作家艺术家怀着内在激越的情感跃入奔流不息的人生之河,去感受人 生河流所带来的活力和冲劲。


中国古典美学思想在艺术创造的审美认识上认为:

一、艺术创造就是自我人生的一次超越、升华。

因为作家艺术家在艺术创 造中进入到一种排除功名利禄、心平气和的虚静状态,进而经过神与物游,最后到达物我合一的境界,至此作家艺术家在艺术创造中其心灵得到一次超越、升华;

二、艺术创造是现实生活的一种审美变位。中国作家艺术家深受儒道两家思想的影响,这表现为中国人特有的“达者兼济天下,穷者独善其身”的思想理念和行为导 向,当作家艺术家的儒家思想占据上风时,往往是对现实生活的积极、热情的投入,其艺术创造就成为对现实生活的一种审美变位,这时作家艺术家以艺术的眼光、 审美的态度使现实生活与原有的样子产生一定的距离,并使之变成作家艺术家心目中的现实生活,是一种注入审美情愫的现实生活。


西方古典美学思想在艺术创造的 审美认识上认为:

一、艺术创造是自我人生的一种艺术化的纪实。西方古代作家艺术家以客观的态度来注视自我人生的历程,怀着求实的心理,把自我人生的发展、 变化以艺术的方式纪实性地记录下来,他们并不是把自己的热情直接表露在人物身上和作品语言里,而是深深隐藏在人物、语言的深处,他们是冷静型的作家艺术 家,而这异于热情型的中国古代作家艺术家;

二、艺术创造就是现实生活的一种审美再现。西方古代作家艺术家深受西方传统文化中重视客观世界的思维影响,他们 认为艺术创造是对现实生活的审美再现,作家艺术家的职责就是要客观、真实地去再现现实生活,应尽量把对生活的评价隐藏在所描绘的生动的情节中去。


中国古典美学是一种主体意识浓烈的审美思想,它把审美的聚光点集中在人的本体上,不论是艺术创造,还是艺术欣赏,其 出发点与落脚点都是人在审美世界中的感受和体验,以及其心灵所获得的某种愉悦和升华。西方古典美学是一种客体意识浓烈的审美思想,西方古代美学家关注的是 美的本体和艺术的本体,关注的是审美客体世界的内在底蕴,其出发点与落脚点则是人在审美世界中对审美客体的内在底蕴把握和获知,以及在把握和获知过程中所 得到的快乐。


中国古典美学理论是一种朦胧性的审美理论,它对于美与艺术的现象不是直接点明,而是让人有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言 不尽意的审美感觉,使人在一种朦胧状态中求得对美与艺术内在意蕴的把握;西方古典美学理论是一种清晰性的审美理论,它对于美与艺术的现象和本质做细致、详 尽的分析和说明,让人对美与艺术内在意蕴有着透彻了解的审美感觉。


中国古典美学在艺术美的审美认识上认为:艺术美应是朦胧缥缈的、和谐统一的、清新淡雅的、意味深长的,这在于中国古 代作家艺术家对艺术的把握不是对客体美做细致、局部的掌握,而是对客体美做总体性的把握,追求客体美的各个构成成分的和谐一致,追求客体美的自然之本色, 追求客体美的一种让人回味无穷的审美效果;西方古典美学在艺术美的审美认识上认为:艺术美应是清晰可见的、对立统一的、浓墨重彩的、意蕴显明的,这在于西方古代作家艺术家追求客体美的各个构成成分的对立统一,追求客体美的细节、局部的审美特征,追求客体美的一种让人明了意蕴的审美效果。


文心 诗情 博物 乐境

中国古典美学的文化断想

| 人文美学 2020-04-11 19:46:25
| 来源:



吴冠中#作品--(64).jpg



一)

中国古典美学家在对审美世界进行美学审视时,不象西方古典美学家那样对美的王国、艺术的天地做着细致、抽象的思辨、分析,以及用哲学化的语言艺术来表达自 己对美与艺术的感受和思索,而是以整体、具象的体验方式来求得对美的王国、艺术的天地的总体把握,并用艺术化的语言来表达自己对美与艺术的直觉体验。中国 古典美学家在对美与艺术进行审美观照时,注重的是对自我生命律动的深层体验,他们往往沉浸在充满生机的美的王国、艺术的天地之中,常常进入到一种超越自我 超越一切的审美境界中去。而西方古典美学家在对美与艺术进行审美观照时,注重的则是对天地事物本质的哲学思辨,他们往往醉心于美与艺术的本质的剖析和揭 示,以此求得对美与艺术的一种永恒把握。


(二)

中国古典美学思想往往体现出中国古代美学家对宇宙、人生的一种深层的生命体验。他们在探索美与艺术的内在真谛时,追 求一种物我合一的忘我境界,使自己的瞬间的生命感溶入宇宙的无限的生命流中去;他们在美的王国、艺术的天地中弛骋自己的丰富的审美想象力、放纵自我的深沉 的审美情感,尽情体会那美的王国、艺术的天地所包含的无穷的深沉的融真善于美的审美信息。

中国古代美学家是怀着诗人之心、哲人之思,踏上寻找美与艺术真谛的旅途。他们在探索美与艺术 的历程中,是以自我生命体验为基准求得对美与艺术中所蕴涵的生命意识的总体把握;他们关注的是美与艺术所带给人的心灵净化与愉悦,关注的是人在美与艺术世 界中所受到的心灵冲击与生命感动,关注的是人创造美与艺术时所获得的情感升华和生命超越。

中国古典美学思想给予人们的是一种诗意化、情趣化的审美享受,使人们在对美与艺术的审美观照中体会、感悟到自我生命的律动和底蕴。


(三)

中国古典美学思想是以凝练、精致的语言传达出丰富、深沉的审美思想。当人们阅读中国古典美学理论时犹如进入到充满审 美情趣的乐园,读者是以感受和体验的心态去领略它们的内涵,而不是做理性的思辨去分析它们的内涵;他们感受、体验到的不是对事理的透彻认识,而是对宇宙、 人生的审美式的总体把握;他们不是以旁观者的态度对它们做冷静、理智的审视,而是以参与者的心境与作者一道进入美与艺术的天地中去共同品味美与艺术的内在 意蕴,进而达到对宇宙、人生的一种深层体认。

中国古典美学理论,可以说是充满着艺术色彩的审美理论。因为造就中国古典美学理论的创作者往往是艺术型的哲学家或本 身就是文学家、艺术家,他们的美学理论常常是他们审美感受、体验的直觉结晶,他们往往以诗意和哲理的语言叙述、议论自己在审美过程中的感受和理解,他们所 写下的美学理论就象一首诗、一篇散文,充满着审美感染力。人们读他们的美学理论可以不凭借理性思维做抽象思考,而进入到其理论所创造的审美氛围中去,并领 悟美的真谛。

中国古典美学理论其最根本核心是在审美世界中去体验自我生命的律动与隐微,去感受宇宙天地的博大精深,去领略自我人生的艰辛与愉悦。中国古代哲人以复杂的深沉的思绪,以意象丰富、内涵深刻的语言创造出富有东方色彩的美学思想。


(四)

中国古典美学思想,不是一种纯美学思想,即它不是对纯艺术、纯美研究的思想结晶,而是一种灌注着生命气韵的泛美、泛 艺术研究的思想结晶。中国古典美学思想的一大核心是把对美与艺术的研究看作是对人的生命的一种变形的伟大研究。中国古典美学思想往往体现出美学家在美与艺 术的研究中直观、领悟到自我生命的律动,并且也从中体验到生命的愉悦。为此中国古典美学思想具有这样的特征:


一、意象化地表达美与艺术的意蕴。古代美学家在表达自己美学思想时,不是进行一种哲学式的阐述,用抽象概念去叙述,而是进行一种文学式的表述,用具象的词语去描述。因此人们在阅读他们的美学理论时,就会感受到他们的美学思想本身就有一种意象美。


二、对美与艺术的整体把握。人们在认识和理解中国古典美学思想时,很难对美学家的美学思想进行个体的分析,却有着一 种言不尽意的感觉,这是因为古代美学家深受传统文化的影响,即“天人合一”、“言不尽意”等,他们对美与艺术的审视、研究,不是把美与艺术分裂成个个独立 的实体,然后象西医外科医生那样做着细致的剖析,而是把美与艺术放在一个广阔的背景上进行考察,这广阔的背景就是人的生命所拥有的一切,即人的心灵所能达 到的范围。他们视美与艺术为一个发展变化的动态体。如果分割美与艺术的实体为一个个独立体,那么美与艺术的内在意蕴也就会受到分解、受到破坏,从而也就难 以把握美与艺术,难以在对美与艺术的审美观照中观照到宇宙本体、人类本体、生命本体。


三、具有丰富的审美涵量。中国古典美学思想在对美与艺术的思考、研究时,往往从不同层次、不同角度去思索,而对审美 思想的表述也往往不是用一目了然、概念清晰的语言进行表达,而是用具象、多义的语言去表达,这样一方面能增大其美学思想的涵量,另一方面能增大对其美学思 想的理解面。


(五)

中国古典美学范畴有着自身发展的轨迹,它的显著特点表现为:

一、诗意性。

中国古典美学的每个范畴,可以说是人类最为凝练的诗。每个美学范畴,就犹如一首 充满深情和遐思的诗,它给予人们的思想感觉,就犹如进入一个充满诗意般的思想王国。古典美学范畴的诗意性的形成在于:中国素有诗国之称,在古代中国,诗歌 历来被尊为正宗,无论外交、取官,还是日常生活,都对诗歌极为重视。古代美学家无不受到诗歌艺术的熏陶,有的他们本身就是诗人,可以说古代美学家是充满诗 人气质的美学王国的探索者。古代美学家在美学王国的探索跋涉时,往往以诗人之心、诗人之情去观照与体验美与艺术,他们把自己的审美思想往往用诗化的语言描 述出来,而他们所创造出来的美学范畴,就是他们所写的最为凝练的诗,他们的丰富的审美思想就在这美学范畴中得到简洁、凝练且完美的体现出来。


二、体验性。

中国古典美学范畴不是让人做深刻的思辨,而是让人做深沉的体验。人们面对中国古典美学范畴很难用理性分析去细致地剖析它,只能用心灵去体验它 的内在意蕴。如果用理性分析,那么美学范畴的内在完整性就会受到肢解,其深刻的内涵就会难以把握,而直觉体验则能保留其内在完整性和深刻性,因为直觉体验 是以整体性的理解和认识来求得对事物内在性的总体把握,当然这种直觉体验已积淀理性成分。古典美学范畴的体验性的形成在于:中国传统哲学思维方式偏重于直 觉体验,不喜欢对事物作刨根问底式的探讨、分析和把握,而是追求一种适可而止的总体把握的境地。因为在古代中国人心目中,自然、人都是一种完整的实体,人 不能把完整实体划分为个体,(这也是古代中国没有解剖学的缘由)如果这样做的话,那么自然就不成为自然,人就不成为人,因而在古代美学家的心目中,美与艺 术作为人类精神生活的最佳体现和最佳境界,也不能对其进行分解式的研究,只能是化合式的研究,这样才能保存美与艺术的内在完整性。


三、多义性。

中国古典美学范畴所蕴含的审美涵量不是单一性的,而是多义性的。中国古典美学范畴给予人们的思维空间是 多层次的,人们可以从多方多义性面、多角度、多层次去感受和体会美学范畴内在涵义。古典美学范畴的多义性的形成在于:古典美学范畴的语言表述本身就是不确 切的,具有朦胧的意义,如神韵、意境等,人们难以把美学范畴中的合成语言分拆来进行有条不紊的分析,如果这样做的话,那么就会破坏这一范畴的内在完整性, 因此古典美学范畴的这种语言表述造成人们对古典美学范畴的多义性的理解;另外古代美学家在提出其美学范畴时由于自己对审美现象、艺术现象的认识、理解是以 一种总体性的把握,而这只能使他们用一种模糊的语言来表达其美学范畴,于是古典美学范畴的这种语言表述给人们对其理解呈现出多向思维。古典美学范畴的多义 性是以其多层次的审美涵量和审美信息开拓并丰富人们对审美世界的感受和体验。


四、与多义性相关的是模糊性。

古典美学范畴,犹如月夜下的月光给大地笼罩在一片纱幕里,让人 猜透其中的奥秘。人们对古典美学范畴有一种朦胧感,有一种言不尽意的思绪,对美学范畴内涵只能是直觉体认。古典美学范畴的模糊性的形成在于:古代中国人的 思维中有一种言不尽意的思维倾向,认为任何事物的内在涵义都是很难用有限、确切的语言把它们完整的表达出来,正因此古代美学家在表述他们对美与艺术的感受 和体验时只是用一种模糊、多义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审美感受和体验。古典美学范畴的模糊性,使人们在审美王国中能自由地弛骋自己的审美想象,从而弥补美学范 畴所存留的审美空白,进而进入一种朦胧美的境界。


五、意象性。

中国古典美学范畴给予人们的思维感受不是一种抽象概念,而是一种具体意象。人们在对古典美学范畴的认识 过程中,会感到它内在包含诸多的不易直说的意象,这也就是说古代美学家在形成其美学范畴时就把许多意象浓缩蕴含在他的范畴中,使美学范畴具有意象性。古典 美学范畴的意象性的形成在于:中国传统思维具有意象思维的倾向,也就是说人们往往不是以抽象概念作为思维的运作基质,而是以具体形象作为思维的运作基质, 也就是说人们不善于做抽象思辨,而善于做具象感悟,另外中国汉字本身就具有象形、会意之特征,所以就文字而言,中国古典美学范畴具有意象性。


总之,中国古典美学范畴的诗意性、体验性、多义性、模糊性、意象性构成了具有民族特色的五大特性,它们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智慧结晶,是中国古代美学家对美与艺术的独特认识和独特表达,它们明显区别于西方古代美学范畴的哲理性、思辨性、单一性、明晰性、概念性。


(六)

中国古典美学是一种具有多重意识的美学,这种多重意识表现在:


一、生命意识。

中国古典美学流动着中国人特有的生命意识,这生命意识就是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达到一种物我无 间、天人合一的充满生命底深层体认的审美境界。在中国古典美学思想中,不论是艺术创造,还是艺术欣赏,其最高境界就是要进入到一种“与天地并生,与万物为 一”的物我合一的审美境界,因为在这一审美境界中,功名利禄诸种私心杂念都摒除心境之外,艺术家、欣赏者整个身心都沉浸在艺术氛围中,其心灵处在炽热与冷 静的两极状态中,从而静思和体验到内在的生命律动,产生出对生命的无比热爱、对生命内在隐微的深沉体认的愉悦。


二、人本意识。

在中国古典美学思想中,不论是对艺术创造,还是对艺术欣赏,其美学审视的焦点都是集中在人这一主体 上。就艺术创造而言,古典美学关注的是人这一主体在创造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所获得的审美效果、所具有的人生成效,探讨的是创作主体在在创造过程中丰富、 深沉、复杂的审美世界;就艺术欣赏而言,古典美学关注的是人这一主体在欣赏过程中所产生的审美反应、所获得的审美效果、所具有的人生成效,同样探讨的是欣 赏主体在欣赏过程中丰富、深沉、复杂的审美世界。可以说中国古典美学关注的焦点不在于美与艺术的本身,也就是说它不做纯美学思考,而是做充满人本意识的美 学思考。


三、接受意识。

中国古典美学在一定程度上是以接受者的心态去对美与艺术进行审视的,由此在中国古典美学思想中可见到 古代美学家在美与艺术天地畅游时的接受心态,这一接受心态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中国人的共同接受心态。中国古典美学的接受意识体现出中国古代美学家在进行 美学审视时关注的是美与艺术给予人们的影响,这也就是说美与艺术只有给人的生活和生命带来益处,才能有其存在价值,即美与艺术的本体要体现出人的主体价 值。在中国古典美学思想中,有关艺术创造的审美思想,既关注艺术家在创作中的心理作用和收获,也关注艺术创造的结果即艺术作品给予欣赏者的心理影响。


四、宇宙意识。

在中国古典美学思想中,并没有把宇宙自然当作一个与人相陌生的孤立的实体来考察,而是把宇宙自然当作 人类的亲密伙伴,当作人类陶冶情操、净化心灵的圣地。宇宙自然中的无穷魅力正是对人类生活的一大丰富。人类的哲理思想和情感世界无不受到宇宙自然的启迪、 感动和影响。


五、超越意识。

在中国古典美学思想中,存在这样的超越意识,即人在审美世界中是对自我现存时空的超越,是对自我心灵的高度审美化,这种超越使人进入到一种高度自由化的境界。在这一境界中人是作为一种自由人而活跃在自我所进入的审美时空中,尽情享受无拘无束的
具有审美意义与生命意义的快乐,这种超越是对自我狭隘之心的超越,是人对天地之间万物的超越,是人对人与天地之间的超越。


中国古典美学这五重意识深深地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土壤上。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儒道两家思想的中心议题就是人的主体 性。儒家思想注重人的社会性,注重人在社会中的地位、作用、义务和权利,儒家思想关注人的主体性是充满社会性的主体意识;在儒家思想中,“修身、齐家、治 国、平天下”是人的生命的一种体现,而人的生命只有去除杂念,才能进入“仁”的境界,这时人的内心充满着强烈的爱心,而人因爱心的存在而充实、超越。

道家思想注重人的自然性,注重人在自然中所获得的灵性、通达,道家思想关注人的主体性是充满自然性的主体意识;在儒家思想中,返朴归真,回到大自然的怀抱是人 的生命的一种真实体现,而人的生命只有摒除私心杂念,才能进入“道”的境界,这时人的内心已处在忘我的境界,人则因这忘我而物我合一,从而其生命达到充 实、超越。儒道两家思想正是以这种互补的思维规范整合出中国人特有的文化心理结构,这就是一方面有着强烈的社会意识、忧患意识、责任感,认为人只有得到社 会、团体的共同认可,生命才有价值,活着才有意义;另一方面又有着强烈的自由意识、超越意识,认为人只有超脱社会、人生的各种欲望、各类束缚而进入到自由 的空灵境界,才能真正体会到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可以说中国古典美学这五重意识是中国传统文化所孕育而致,同时它们又体现和丰富了中国传统文化思想。


(七)

中国古典美学是艺术化的美学,而西方古典美学则是哲理化的美学。


中国古典美学理论给予人们的是一种诗意般的心理感觉,而西方古典美学理论给予人们的则是一种思索性的心理感觉。

中国古典美学关注的是人在审美世界和艺术天地中的心灵感应,偏重于人的审美心理的探寻;而西方古典美学关注的是审美王国和艺术乐园自身所具有的本质特征和运作规律,偏重于审美本体和艺术本体的探寻。


中国古典美学的艺术观念是一种充满静态性的人生观照与体验的审美观念,其古典美学认为艺术创造就是人生的一种审美移 位,作家艺术家在艺术创造中求得对自我人生的再次体验,这次体验是以静态的方式进行的,因为中国人好静,其人生也是追求一种平稳、祥和的境界,这种静态的 创作方式体现在:作家艺术家以冷静的、非功利的审美态度潜游于人生之海底,去探寻人生的珍珠玛瑙:而西方古典美学的艺术观念是一种充满动态性的人生观照与 认识的审美观念,其古典美学认为艺术创造乃是对人生的一种审美审视,作家艺术家在艺术创造中对自我人生作了一次美学审视,这种美学审视是以动态的方式进行 的,因为西方人好动,其人生是追求一种有活力、有冲劲的境界,这种动态的创作方式体现在:作家艺术家怀着内在激越的情感跃入奔流不息的人生之河,去感受人 生河流所带来的活力和冲劲。


中国古典美学思想在艺术创造的审美认识上认为:

一、艺术创造就是自我人生的一次超越、升华。

因为作家艺术家在艺术创 造中进入到一种排除功名利禄、心平气和的虚静状态,进而经过神与物游,最后到达物我合一的境界,至此作家艺术家在艺术创造中其心灵得到一次超越、升华;

二、艺术创造是现实生活的一种审美变位。中国作家艺术家深受儒道两家思想的影响,这表现为中国人特有的“达者兼济天下,穷者独善其身”的思想理念和行为导 向,当作家艺术家的儒家思想占据上风时,往往是对现实生活的积极、热情的投入,其艺术创造就成为对现实生活的一种审美变位,这时作家艺术家以艺术的眼光、 审美的态度使现实生活与原有的样子产生一定的距离,并使之变成作家艺术家心目中的现实生活,是一种注入审美情愫的现实生活。


西方古典美学思想在艺术创造的 审美认识上认为:

一、艺术创造是自我人生的一种艺术化的纪实。西方古代作家艺术家以客观的态度来注视自我人生的历程,怀着求实的心理,把自我人生的发展、 变化以艺术的方式纪实性地记录下来,他们并不是把自己的热情直接表露在人物身上和作品语言里,而是深深隐藏在人物、语言的深处,他们是冷静型的作家艺术 家,而这异于热情型的中国古代作家艺术家;

二、艺术创造就是现实生活的一种审美再现。西方古代作家艺术家深受西方传统文化中重视客观世界的思维影响,他们 认为艺术创造是对现实生活的审美再现,作家艺术家的职责就是要客观、真实地去再现现实生活,应尽量把对生活的评价隐藏在所描绘的生动的情节中去。


中国古典美学是一种主体意识浓烈的审美思想,它把审美的聚光点集中在人的本体上,不论是艺术创造,还是艺术欣赏,其 出发点与落脚点都是人在审美世界中的感受和体验,以及其心灵所获得的某种愉悦和升华。西方古典美学是一种客体意识浓烈的审美思想,西方古代美学家关注的是 美的本体和艺术的本体,关注的是审美客体世界的内在底蕴,其出发点与落脚点则是人在审美世界中对审美客体的内在底蕴把握和获知,以及在把握和获知过程中所 得到的快乐。


中国古典美学理论是一种朦胧性的审美理论,它对于美与艺术的现象不是直接点明,而是让人有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言 不尽意的审美感觉,使人在一种朦胧状态中求得对美与艺术内在意蕴的把握;西方古典美学理论是一种清晰性的审美理论,它对于美与艺术的现象和本质做细致、详 尽的分析和说明,让人对美与艺术内在意蕴有着透彻了解的审美感觉。


中国古典美学在艺术美的审美认识上认为:艺术美应是朦胧缥缈的、和谐统一的、清新淡雅的、意味深长的,这在于中国古 代作家艺术家对艺术的把握不是对客体美做细致、局部的掌握,而是对客体美做总体性的把握,追求客体美的各个构成成分的和谐一致,追求客体美的自然之本色, 追求客体美的一种让人回味无穷的审美效果;西方古典美学在艺术美的审美认识上认为:艺术美应是清晰可见的、对立统一的、浓墨重彩的、意蕴显明的,这在于西方古代作家艺术家追求客体美的各个构成成分的对立统一,追求客体美的细节、局部的审美特征,追求客体美的一种让人明了意蕴的审美效果。


文心 诗情 博物 乐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