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文美学  2020-05-12 15:54:17

| 来源: 人民交通 2017年6期



timg.jpg


“不毛之地;冷酷无情之地;热烈赤诚之地;先知神往之地——啊!苦難的沙漠、辉煌的沙漠,我曾狂热地爱过你。”安德烈·纪德(Andre Gide)在他的散文名作《沙漠》中写道。这位在1947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法国著名作家对沙漠有着别一种情结,而沙漠作为某一种意象则每每出现于他的不同作品之中。


占据了地球陆地面积三分之一的沙漠,因其苍凉、荒芜、干涸的地理特征,往往被规划于人类生存的版图之外。此种意象在文艺创作中被一再使用,乐此不疲,成为寓意丰富的隐喻或者象征。当然,这在当代影像创作中也不例外。


就在五月中旬,一家位于北京798艺术区的国际化艺术机构——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呈现了法国艺术家ITEM IDEM的作品《NUII》,以及卡塔尔—美裔艺术家索菲亚·阿尔—玛丽亚的作品《未来曾是沙漠》第一和第二部(The Future Was Desert Part I & Part II)。两位艺术家在近期的创作中不约而同地围绕沙漠意象去开拓全新的维度,由此引申出有关生态环境及历史的思辨与探索,并折射出对当下政治经济症候的嘲讽与批判。


而在此前的2016年3月,80后新锐导演乔纳斯·卡隆(Jonás Cuarón),我是说墨西哥大导演阿方索·卡隆(Alfonso Cuarón)的儿子,推出片名亦为《沙漠》的独立制作电影,讲述墨西哥非法移民和美国义务警员之间的猫鼠游戏,影片设定在广袤而荒凉的大沙漠,那片壮美的风光与酷烈的自然环境相互交错,正是两个主人公内心挣扎的隐喻。


1987年,中国影片《海市蜃楼》上映时,我还是一个懵懂少年。大漠风情第一次带给我神秘乃至魅惑之感。那算是一部不折不扣的西部动作片,雄浑瑰丽的塞外风光、奇幻诡谲的海市蜃楼、战火四起的大漠硝烟、惊心动魄的赛马飞车,当属徐小明电影生涯的经典之作。《海市蜃楼》不止是影视界的贡献,甚至影响了一些人的生活方式。人至中年的一个沙漠越野赛手跟我说,他和同伴在早年即深受沙漠飞车的震撼。


对我而言,沙漠曾是一个长达近30年的等待,直至与塔克拉玛干沙漠不期而遇。“滚刀锋”“冲沙梁”“涮砂锅”,这一回“沙漠玩家”施展绝技把我带到了这里。当我再次置身于大漠,似乎就在一瞬间与纪德产生了共鸣的,“多少次啊,我把自己的欲望伸向你,沐浴在阳光中的酷热的大漠,正如俯向这无比强烈的耀眼的光源……何等激动的瞻仰、何等强烈的爱恋,才能战胜这沙漠的灼热呢?”


这里是库布其沙漠,中国第七大沙漠,地处黄河中游之南缘,居于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杭锦旗北部。700里黄河宛如弓背,迤逦东去的茫茫黄沙宛如弓弦,组成了巨大的金弓形状,库布其即蒙语“弓弦”之意。新月型沙丘链、蜂窝状的连片沙丘以及罕见的垄沙,诸多原生态的沙漠景观在澄净如洗的碧空下,摄人心魄。


玛丽·奥斯汀(Mary Austin,1868-1934),因研究加利福尼亚州印第安人和沙漠生活而著称的美国作家。作为美国生态文学的重要代表,她从不同的侧面展示沙漠的种种魅力,一片片以丑陋、贫瘠、无趣为特征的“少雨的土地”在她的笔下成为有生命、有活力的迷人风景。其时,玛丽·奥斯汀创造了在美国尚无人问津的“沙漠美学”。此后,作家爱德华·艾比(Edward Abbey,1927-1989)的散文集《沙漠独居者》成为美国自然文学领域中沙漠美学的扛鼎之作。艾比的可贵之处在于独辟蹊径,对环境与生态进行了深入反思。


奥斯汀视美国西部沙漠观念为本质的和必要的,因为西部的自然特征能为人类在它身上实现冲动提供一种检验尺度。当然,中国的沙漠也在西北部。中国对沙漠的反思与实践并不算晚。比如在库布其沙漠,早在上世纪50年代后期至60年代,中国科学院就曾在磴口设点。近年来,治沙业绩斐然;库布其沙漠三分之一绿化成果荣获联合国颁发的2015年度“土地生命奖”,中国大力发展沙漠经济治理模式也从而获得世界标本意义。


实际上,沙漠意象出现在古中国的边塞诗中或为其美学意义的滥觞。而边塞诗最早起源于先秦时代,《诗经》中已有与大漠意象相关的诗篇,如《小雅·凫鹥》。汉魏南北朝时期数量不多,但也一直出现,如鲍照《代出自蓟北门行》、蔡琰《胡笳十八拍》《悲愤诗》等。至隋朝时,亦有诸如隋炀帝杨广《饮马长城窟行》、卢思道《从军行》的佳作。唐代则迎来边塞诗的鼎盛时期。


史学家贺昌群曾说:“如果从全唐诗中将这些边塞诗剔了出来,只剩下那些闲情逸致的春花秋月诗,我想唐诗也可以不读了,唐代的文化美丽而不纤弱,勇迈而不粗悍,从这些诗中可以见之。”大漠意象在唐代边塞诗中的美学价值由此可见一斑。王维的《使至塞上》可谓唐代边塞诗的范本,大漠从此更是唐诗中极具代表意义的特殊存在。唐诗中与此相关的佳句不胜枚举,大抵是气象恢弘,慷慨激昂,豪情万丈。


沙漠之美,古往今来令人如是心向往之。而今,包括库布其沙漠在内越来越成为人们青睐的旅游目的地。在库布其国家沙漠公园,于修复沙漠生态开发沙漠资源的背景之下,还会组织沙漠王越野挑战赛、摩托车沙漠拉力赛、自行车挑战赛、赛马大会等多项文体活动。在这里,沙漠越野堪称沙漠美学同运动美学的完美结合,原始与时尚,粗犷与静谧,速度与激情,以及其他……


文心 诗情 博物 乐境

沙漠意象 从来都是令人着迷的一种美学

| 人文美学 2020-05-12 15:54:17
| 来源: 人民交通 2017年6期




timg.jpg


“不毛之地;冷酷无情之地;热烈赤诚之地;先知神往之地——啊!苦難的沙漠、辉煌的沙漠,我曾狂热地爱过你。”安德烈·纪德(Andre Gide)在他的散文名作《沙漠》中写道。这位在1947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法国著名作家对沙漠有着别一种情结,而沙漠作为某一种意象则每每出现于他的不同作品之中。


占据了地球陆地面积三分之一的沙漠,因其苍凉、荒芜、干涸的地理特征,往往被规划于人类生存的版图之外。此种意象在文艺创作中被一再使用,乐此不疲,成为寓意丰富的隐喻或者象征。当然,这在当代影像创作中也不例外。


就在五月中旬,一家位于北京798艺术区的国际化艺术机构——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呈现了法国艺术家ITEM IDEM的作品《NUII》,以及卡塔尔—美裔艺术家索菲亚·阿尔—玛丽亚的作品《未来曾是沙漠》第一和第二部(The Future Was Desert Part I & Part II)。两位艺术家在近期的创作中不约而同地围绕沙漠意象去开拓全新的维度,由此引申出有关生态环境及历史的思辨与探索,并折射出对当下政治经济症候的嘲讽与批判。


而在此前的2016年3月,80后新锐导演乔纳斯·卡隆(Jonás Cuarón),我是说墨西哥大导演阿方索·卡隆(Alfonso Cuarón)的儿子,推出片名亦为《沙漠》的独立制作电影,讲述墨西哥非法移民和美国义务警员之间的猫鼠游戏,影片设定在广袤而荒凉的大沙漠,那片壮美的风光与酷烈的自然环境相互交错,正是两个主人公内心挣扎的隐喻。


1987年,中国影片《海市蜃楼》上映时,我还是一个懵懂少年。大漠风情第一次带给我神秘乃至魅惑之感。那算是一部不折不扣的西部动作片,雄浑瑰丽的塞外风光、奇幻诡谲的海市蜃楼、战火四起的大漠硝烟、惊心动魄的赛马飞车,当属徐小明电影生涯的经典之作。《海市蜃楼》不止是影视界的贡献,甚至影响了一些人的生活方式。人至中年的一个沙漠越野赛手跟我说,他和同伴在早年即深受沙漠飞车的震撼。


对我而言,沙漠曾是一个长达近30年的等待,直至与塔克拉玛干沙漠不期而遇。“滚刀锋”“冲沙梁”“涮砂锅”,这一回“沙漠玩家”施展绝技把我带到了这里。当我再次置身于大漠,似乎就在一瞬间与纪德产生了共鸣的,“多少次啊,我把自己的欲望伸向你,沐浴在阳光中的酷热的大漠,正如俯向这无比强烈的耀眼的光源……何等激动的瞻仰、何等强烈的爱恋,才能战胜这沙漠的灼热呢?”


这里是库布其沙漠,中国第七大沙漠,地处黄河中游之南缘,居于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杭锦旗北部。700里黄河宛如弓背,迤逦东去的茫茫黄沙宛如弓弦,组成了巨大的金弓形状,库布其即蒙语“弓弦”之意。新月型沙丘链、蜂窝状的连片沙丘以及罕见的垄沙,诸多原生态的沙漠景观在澄净如洗的碧空下,摄人心魄。


玛丽·奥斯汀(Mary Austin,1868-1934),因研究加利福尼亚州印第安人和沙漠生活而著称的美国作家。作为美国生态文学的重要代表,她从不同的侧面展示沙漠的种种魅力,一片片以丑陋、贫瘠、无趣为特征的“少雨的土地”在她的笔下成为有生命、有活力的迷人风景。其时,玛丽·奥斯汀创造了在美国尚无人问津的“沙漠美学”。此后,作家爱德华·艾比(Edward Abbey,1927-1989)的散文集《沙漠独居者》成为美国自然文学领域中沙漠美学的扛鼎之作。艾比的可贵之处在于独辟蹊径,对环境与生态进行了深入反思。


奥斯汀视美国西部沙漠观念为本质的和必要的,因为西部的自然特征能为人类在它身上实现冲动提供一种检验尺度。当然,中国的沙漠也在西北部。中国对沙漠的反思与实践并不算晚。比如在库布其沙漠,早在上世纪50年代后期至60年代,中国科学院就曾在磴口设点。近年来,治沙业绩斐然;库布其沙漠三分之一绿化成果荣获联合国颁发的2015年度“土地生命奖”,中国大力发展沙漠经济治理模式也从而获得世界标本意义。


实际上,沙漠意象出现在古中国的边塞诗中或为其美学意义的滥觞。而边塞诗最早起源于先秦时代,《诗经》中已有与大漠意象相关的诗篇,如《小雅·凫鹥》。汉魏南北朝时期数量不多,但也一直出现,如鲍照《代出自蓟北门行》、蔡琰《胡笳十八拍》《悲愤诗》等。至隋朝时,亦有诸如隋炀帝杨广《饮马长城窟行》、卢思道《从军行》的佳作。唐代则迎来边塞诗的鼎盛时期。


史学家贺昌群曾说:“如果从全唐诗中将这些边塞诗剔了出来,只剩下那些闲情逸致的春花秋月诗,我想唐诗也可以不读了,唐代的文化美丽而不纤弱,勇迈而不粗悍,从这些诗中可以见之。”大漠意象在唐代边塞诗中的美学价值由此可见一斑。王维的《使至塞上》可谓唐代边塞诗的范本,大漠从此更是唐诗中极具代表意义的特殊存在。唐诗中与此相关的佳句不胜枚举,大抵是气象恢弘,慷慨激昂,豪情万丈。


沙漠之美,古往今来令人如是心向往之。而今,包括库布其沙漠在内越来越成为人们青睐的旅游目的地。在库布其国家沙漠公园,于修复沙漠生态开发沙漠资源的背景之下,还会组织沙漠王越野挑战赛、摩托车沙漠拉力赛、自行车挑战赛、赛马大会等多项文体活动。在这里,沙漠越野堪称沙漠美学同运动美学的完美结合,原始与时尚,粗犷与静谧,速度与激情,以及其他……


文心 诗情 博物 乐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