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传统的世界里怪诞”,是我这两天在为童瓣学员_彭紫琪小朋友个人创作展_挑选优秀作品来做展览的时候,从内心不由自主感触出来的一句话。
“怪诞”,其实从我个人和彭紫琪的接触的这几个学期下来,自认为能比较贴合描述她的形容词。通俗一点讲,应许是“搞怪”,只因想到紫琪这位小朋友,往往是先想到我要正经给她拍照的时候,她给我秒现的“砳砳砳~”语气词并伴随着的不正经的手舞足蹈!时常想,我要拍一张她正常的照片,应该是比登天还难的。
在紫琪刚来童瓣的时候,她的妈妈时不时地拿着她的画作来询问我,或是让我给点画面意见。看了她的作品,往往是让自己惊讶的,因为在那么的小女孩心里,竟然驻着这么一个与众不同的世界:有趣的人物形象和姿态、及其因少儿特有的“偏颇的”构成形式感而让画面显现出的“成熟”。这样的成熟显然是经过很多的练习和绘画过程的,对此,我非常好奇:紫琪的个人绘画和生活中的观察经历。
于是,我说:紫琪妈妈,我们想给紫琪办个画展,她的画太有意思了。
“好啊,她的画可多了,一大摞~”紫琪妈妈这么形容着和我说。
第二天,紫琪的妈妈就真的拿着一大摞的画给我,一包一包的,并为每个袋子编写了年月日期。我非常惊喜,极像一个收到了一大包生日礼物的孩子,满心猜疑又迫不及待,会有什么有趣的作品呢?!
令人想不到的是,紫琪小朋友在两年前就开始大量的绘画了。
而你能看到的是,她的作画工具简单、作画材料简单,却是丝毫不能掩盖她对绘画的喜爱和对特殊题材的热情。
彭紫琪小朋友钟爱的题材主要由两大类构成,一部分是《小马宝莉》的卡通形象,这是有关友谊魔法的动画影集。一部分是有关中国传统的人物形象。相比借鉴原有形象临摹、创作的小马宝莉形象和故事情节,对中国传统文化相关的人物形象创作和故事主张更显得难能可贵。
兴许是中国的传统文化和题材的内心感触,或许是小马宝莉魔法体验的好奇,从西方到东方,或中西方交织,恪守东方人物的传统印记,又演绎西方故事的怪诞行为。这样看似遥远的不着边界,在紫琪的画笔下却是巧妙地融合。
比如我们日常所见的观音,一改往日的端正仪态,在他的笔下竟是披着绿纱的,连眉心的红痣也是绿油油的,神情动态仿佛也和她所在的年龄群“亲近”了许多。又如盘柱而上的飞龙,“刮”去满身的鳞片,极不符合生理学构造的四个龙爪努力地表现着向上抓爬的动态,而张着大口溢露的牙齿和翠绿色的眼线最能表达它满身的怒气和凌厉了。再有是一些类似传统戏剧里的情景剧场,或吵架、或调侃、或互怼、或伤情……这些有情绪的零散的片段被紫琪抓取,并被画下来,逐渐形成这么一个错综的传统世界。
在传统的世界里遵循,亦如绘画不同的菩萨佛像眉眼身姿的固定比例,或是京剧《霸王别姬》霸王出场该走几步的问句,祖辈们制定的和演绎的表象隐藏了许多自然的法则,这是一种经典和传统的继承,是不容被打破和颠覆的。对于生活在特定的、封闭的时代,这样做往往是安全的,这些安全是我们的经验能够被重复使用,是我们的生活形态能够被一代一代、日复一日的遗传。
而在传统的世界里怪诞,仿佛是一个或一群土生土长的中国小朋友在这么一个互联网时代刻意或不刻意地玩嬉和打破常规。是接触了新时代或不自觉地被新时代所赋予的环境、文化的“感化”。恰如是一个青年从农村走到城市里感受的新奇和对传统的叛逆,需要重新定义自己的主张和自我的意识表达。
结合少儿阶段的叛逆心理,我们大人有时难以理解的小朋友的自主的方式便有迹可循了。尤其是亲自教学了少儿美术、接触了这个群体之后,感受最是明显。相比我小时候曾计划的摔美术教学石膏道具“小卫”这样大动干戈的想法,现在小朋友的各种荒诞不经想法或是甩个颜料显得更加“亲切”。抑或是想到小时候饭桌上母亲教导的夹菜、吃饭知识,笑声不能太强烈等等琐碎,往往也是循规蹈矩,言听计从,而现在很多的小朋友出口便是“屁股、大便”之类的,已实属日常了,而现在的家长、抑或是老师、长者,也在劝说中接受、适应。
从中也能看到现在的教育者和过去的教育者“传统方式”的继承在这个互联网环境下的差异,而这两代的被教育群体所感应的和自我的呼应也发生了许多微妙的变化。
过去不允许的,现在不禁止;过去不主张的,现在不打压。许多的条条框框在这个时代下开始松动:被动的迎合、无奈的迎合、主动的迎合。种种怪诞的行为和意识表现亦是在这个传统的生活环境里的一种自我觉醒,去建立和强调一个新时代人的话语权。
在紫琪小朋友的心理,可能绘画就是绘画,喜欢就是喜欢,并没有这么多道理可言。其实这么小小的年龄,也不需要什么大的道理、理论,按着内心去绘画、去表达、去展现,自然而然,我们能看到他们的成长。
青少儿人文美育方案
【在传统的世界里怪诞】-彭紫琪小朋友个展
“在传统的世界里怪诞”,是我这两天在为童瓣学员_彭紫琪小朋友个人创作展_挑选优秀作品来做展览的时候,从内心不由自主感触出来的一句话。
“怪诞”,其实从我个人和彭紫琪的接触的这几个学期下来,自认为能比较贴合描述她的形容词。通俗一点讲,应许是“搞怪”,只因想到紫琪这位小朋友,往往是先想到我要正经给她拍照的时候,她给我秒现的“砳砳砳~”语气词并伴随着的不正经的手舞足蹈!时常想,我要拍一张她正常的照片,应该是比登天还难的。
在紫琪刚来童瓣的时候,她的妈妈时不时地拿着她的画作来询问我,或是让我给点画面意见。看了她的作品,往往是让自己惊讶的,因为在那么的小女孩心里,竟然驻着这么一个与众不同的世界:有趣的人物形象和姿态、及其因少儿特有的“偏颇的”构成形式感而让画面显现出的“成熟”。这样的成熟显然是经过很多的练习和绘画过程的,对此,我非常好奇:紫琪的个人绘画和生活中的观察经历。
于是,我说:紫琪妈妈,我们想给紫琪办个画展,她的画太有意思了。
“好啊,她的画可多了,一大摞~”紫琪妈妈这么形容着和我说。
第二天,紫琪的妈妈就真的拿着一大摞的画给我,一包一包的,并为每个袋子编写了年月日期。我非常惊喜,极像一个收到了一大包生日礼物的孩子,满心猜疑又迫不及待,会有什么有趣的作品呢?!
令人想不到的是,紫琪小朋友在两年前就开始大量的绘画了。
而你能看到的是,她的作画工具简单、作画材料简单,却是丝毫不能掩盖她对绘画的喜爱和对特殊题材的热情。
彭紫琪小朋友钟爱的题材主要由两大类构成,一部分是《小马宝莉》的卡通形象,这是有关友谊魔法的动画影集。一部分是有关中国传统的人物形象。相比借鉴原有形象临摹、创作的小马宝莉形象和故事情节,对中国传统文化相关的人物形象创作和故事主张更显得难能可贵。
兴许是中国的传统文化和题材的内心感触,或许是小马宝莉魔法体验的好奇,从西方到东方,或中西方交织,恪守东方人物的传统印记,又演绎西方故事的怪诞行为。这样看似遥远的不着边界,在紫琪的画笔下却是巧妙地融合。
比如我们日常所见的观音,一改往日的端正仪态,在他的笔下竟是披着绿纱的,连眉心的红痣也是绿油油的,神情动态仿佛也和她所在的年龄群“亲近”了许多。又如盘柱而上的飞龙,“刮”去满身的鳞片,极不符合生理学构造的四个龙爪努力地表现着向上抓爬的动态,而张着大口溢露的牙齿和翠绿色的眼线最能表达它满身的怒气和凌厉了。再有是一些类似传统戏剧里的情景剧场,或吵架、或调侃、或互怼、或伤情……这些有情绪的零散的片段被紫琪抓取,并被画下来,逐渐形成这么一个错综的传统世界。
在传统的世界里遵循,亦如绘画不同的菩萨佛像眉眼身姿的固定比例,或是京剧《霸王别姬》霸王出场该走几步的问句,祖辈们制定的和演绎的表象隐藏了许多自然的法则,这是一种经典和传统的继承,是不容被打破和颠覆的。对于生活在特定的、封闭的时代,这样做往往是安全的,这些安全是我们的经验能够被重复使用,是我们的生活形态能够被一代一代、日复一日的遗传。
而在传统的世界里怪诞,仿佛是一个或一群土生土长的中国小朋友在这么一个互联网时代刻意或不刻意地玩嬉和打破常规。是接触了新时代或不自觉地被新时代所赋予的环境、文化的“感化”。恰如是一个青年从农村走到城市里感受的新奇和对传统的叛逆,需要重新定义自己的主张和自我的意识表达。
结合少儿阶段的叛逆心理,我们大人有时难以理解的小朋友的自主的方式便有迹可循了。尤其是亲自教学了少儿美术、接触了这个群体之后,感受最是明显。相比我小时候曾计划的摔美术教学石膏道具“小卫”这样大动干戈的想法,现在小朋友的各种荒诞不经想法或是甩个颜料显得更加“亲切”。抑或是想到小时候饭桌上母亲教导的夹菜、吃饭知识,笑声不能太强烈等等琐碎,往往也是循规蹈矩,言听计从,而现在很多的小朋友出口便是“屁股、大便”之类的,已实属日常了,而现在的家长、抑或是老师、长者,也在劝说中接受、适应。
从中也能看到现在的教育者和过去的教育者“传统方式”的继承在这个互联网环境下的差异,而这两代的被教育群体所感应的和自我的呼应也发生了许多微妙的变化。
过去不允许的,现在不禁止;过去不主张的,现在不打压。许多的条条框框在这个时代下开始松动:被动的迎合、无奈的迎合、主动的迎合。种种怪诞的行为和意识表现亦是在这个传统的生活环境里的一种自我觉醒,去建立和强调一个新时代人的话语权。
在紫琪小朋友的心理,可能绘画就是绘画,喜欢就是喜欢,并没有这么多道理可言。其实这么小小的年龄,也不需要什么大的道理、理论,按着内心去绘画、去表达、去展现,自然而然,我们能看到他们的成长。
青少儿人文美育方案